UI 和 UX 設計的不同

UI (User Interface)牽涉到東西看起來的樣子,而 UX (User Experience)則是研究關於東西為什麼要長這樣子。

視覺設計師一般來說比較容易跨足 UI 設計師,對視覺設計師來說 UI 這個工作,難的是要聽沒有氣質的 UX 設計師說的那些建議。因為對 UX 設計師來說,達到目的是最重要的,損失一點氣質根本無關緊要。如果你是一個已經工作好幾年的視覺設計師,相信你遇過許多品味糟到令人驚恐卻又愛堅持己見的老闆,但這和 UX 設計師的狀況又不一樣,那些老闆的壞品味不僅醜而且無法達到想要的目的。

當然在台灣你看到更多的徵人是寫「UI/UX 設計師」,有可能是很多老闆搞不清楚這兩者之間的分野,當然更可能是覺得一份薪水可以做兩份工作可以節省人事費。不過就算是這樣,視覺設計師出身的你仍可以去挑戰,畢竟跨領域人才是很具競爭力的。

你可能會發現我比較著墨在 UX 領域的研究,那是因為我是視覺設計出身,相對於較熟悉的事物 (UI),我對於新的領域(UX)更感興趣。

 

工作內容的差別

UI 設計師的工作內容包含視覺設計(圖像、影像、配色、字型等)、版面設計(layout)、互動設計。

UX 設計師的工作內容包含線框圖(wireframes)、資訊架構、使用者研究、場景構成(scenarios)、溝通、裝置、互動設計。

你可能會覺得UX設計師的工作內容聽起來難懂又乏味,但之後會提到更多 UX 設計師的這些工作內容實際上怎麼運作,你會發現 UX 設計師是一種用理性體現同理心的工作,其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研究「人的行為和感受」。而 UI 的工作就是把東西做得漂亮、動人。

比如說上述兩者的工作都牽涉到互動設計,但兩者處理互動設計的目標不一樣。

UI 在互動設計上處理的是「感受」,牽涉到 beautiful; UX 在互動設計上處理的是「行為」,牽涉到 useful。

 

處理的事情不一樣

UI 處理的是「情感、情緒、印象」,其中包含視覺呈現、視覺對比(注意力)、良好的體驗等等,目標是和客戶產生情感(情緒)連結。

UX 處理的是「客觀性、研究、分析」,其中包含視覺系統、使用者行為、可用性等等,目標是讓使用者能完成目的。

以面對的對象來說,UI 處理的是客戶的需求和要求,UX 處理的是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者研究。

 

思考方式的不同

UI 設計師熱衷於天馬行空的擴散性思考(Divergent thinking),而 UX 設計師傾向於解決問題,所以更擅長聚斂性思考(Convergent thinking),關於兩種思考方式的不同可以參考此影片:Convergent vs. Divergent Thinking
*你可能會在某個 google 搜尋到的 UI/UX 圖解中看到,該插圖作者把 UI 設計師歸類為聚斂性思考,我認為那是誤植。

然而不管是 UI 或是 UX 都需要「創意思考」,只是兩者的目的和手段不一樣。UI 的創意思考傾向藝術性,而UX的創意思考則是顯露在「解決問題」的創意。

 

專注點的不同

UI 專注在「東西看起來的樣子」,傾向以視覺美學優先的設計;UX 專注在「事情怎麼發揮作用」,專注在使用者優先的設計。比如說我的一個學生做了一個專門放長輩圖的網站,他用CSS設定全網站的字都 200% 大,在視覺設計師看起來非常難閱讀又不優雅,但是那可能是該網站使用者(長輩)所需要的,站在使用者角度體會,永遠是最佳選項。

UI 設計師的專長是視覺效果,UX 設計師的專長是運作邏輯。如果你今天要去跟客戶作簡報,就要拿UI設計師那美美的圖去展示,如果你今天要跟工程師溝通技術,就要拿UX設計師的線稿圖去討論。

UI 設計師關切品牌的性格,就是人要衣裝的概念,而UX設計師關心的是那個人健不健康。

 

Design i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.
Design is how it works.
– Steve Jobs

 

涉及的領域不同

UI 設計涉及的領域包含:視覺設計師、品牌設計師、網頁設計師、前端工程師。

UX 設計涉及的領域包含:心理學、資訊架構師、專案經理、內容策劃、功能分析。

UI 和 UX 設計的不同 用心智圖 (mindmap) 呈現

 

UX 是理解「人」的技術

我承認我在工作上遇到越難的事情我越興奮,當然前提是難歸難但還是我可以勝任的領域。從一個視覺設計師、網頁設計師跨到 UX 設計領域我覺得很興奮。因為我原本就對心理學有興趣,也時時專注在這個領域上的進修。而 UX 設計就是一個跟「人」有緊密相關的領域。在這個領域可以了解很多關於人的行為模式—為什麼人會上癮、為什麼人會傾向附和、為什麼人會懶得選擇、為什麼人可以被植入虛假的記憶等等。

但了解人不是為了控制人,而是為了幫助人們使用這些資訊、裝置、媒體時,能較少障礙、減少困擾、避免犯錯、創造可能性。當你了解越多人類行為的模式,你會有種錯覺,認為這些技術是要用來操控人的行為,但它的本質只是一些小聰明,真正的理解還是來自於同理心——一種平等、開放的立場。

 

It’s harder to be kind than clever

–Jeff Bezos

 

 

參考影片:Jeff Bezos為2010年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演講

延伸閱讀:UI、UX 傻傻分不清?11 張圖讓你秒懂!(網站:Inside)